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课程组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立大志、担大任。王秉中教授在《计算电磁学》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将专业知识与社会热点,行业形态热点以及国际形势热点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介绍本课程的后续深入研究时,王秉中教授勉励同学们:“近年来,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但也正面临一系列卡脖子的问题,大家选题时要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把在本课程中所学的思路和技术用在国家亟需的研究领域,努力为国家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邵维教授表示,“电磁器件智能设计能力提升计划项目”以“授课+研讨+长期综合设计”的全新形式,使“理论课”与“科研”水乳交融,进一步强化科研育人,做到研究型的教、研究型的学。同学们把理论知识与科研项目实践相结合,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以及科教融合的科研实践训练过程,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求实、合作、严谨、周密、坚韧的科学精神,强化为国家科技事业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王任副教授在指导学生案例设计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按照项目驱动的模式进行课题设计,学生结合自己所学提出对课题的见解,并分工合作进行文献解读、代码复现。对于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大家齐心协力、集思广益,随着团队合作的默契与信心的提升,同学们自主学习、吃苦耐劳、科研创新、团队合作能力和开拓创新的工匠精神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着眼未来:把短期收获转化为长期能力

  为期9天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对电磁器件智能设计有了一定的了解,设计能力有了迅速提高,打下了电磁器件智能设计的基础。为了使学生能把握好这个基础,并在该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把短期收获转化为长期能力,该课程还设立了为期一年的长期项目。

  据介绍,学生在项目组老师指导下所选的长期项目,一方面要结合科研项目,一方面必须是电磁器件智能设计的综合设计项目。这样做,是为了助力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上把握方向、抓住重点,有利于研究生阶段的整体规划。

  在课程考核上,不再局限于仅“课堂+考试”的考核模式,而是兼顾了“课程模块、实践训练、综合设计与相关讲座”,将长期项目与相关讲座纳入考核,延长了课程的考核周期同时拓宽了课程的考核范围,有利于开拓学生的眼界,学习到当前数学、物理、工程、技术等领域的先进知识。

  项目组强调“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经过为期一年的长期项目与讲座知识的不断汲取,学生的知识体系将会不断得到重构与更新。与此同时,学生在不断发展中将各个阶段学习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对于课题的研究也将不断趋于深入。

  电磁器件智能设计方法以拓扑结构演化类算法为核心,可以用于天线、波导、多功器、耦合器等电磁器件设计,展示了传统设计方法难以实现的功能和难以达到的性能,极大地拓展了电磁器件设计的解空间和自由度、提高了电磁器件的集成度和性能。这门课程的设立,正契合了当今时代电子信息类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项目组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这门课程做到了打破理论实践“平行线”的隔阂,使得理论实践变为“同心圆”共同发展。项目组表示,在之后的课程设计中也将力求做到更加贴合时代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着力打造愈加完善的精品课程。

  相关链接:

  为了全面推进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持续深化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课程质量,电子科技大学于2020年启动了“基于项目的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项目建设工作。通过“基于项目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基于项目的学科(类别)核心课程群(模块)、基于项目的研究生精品课程”三类项目建设,从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课程三个层次改革研究生培养和教学模式,进一步完善科教融合、产教融合育人机制,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本项目属于“基于项目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通过加强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知名科研院所和行业领先企(事)业单位合作,基于实际科研合作项目,构建多学科(类别)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强化科学思维和素养培养,重点提升学生跨专业的系统分析、设计与集成开发、研究与创新能力,培养宽广的视野、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发展潜力,能服务于产、学、研等领域的相关工作。项目为学生提供多模块课程和基于实际项目的实践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需求和时间选择课程模块和实践项目,经考核合格,便可获得学校颁发的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项目证书,提升就业竞争力。

上一篇:【研究生精品课程】理论实践知行合一:把“平行线”变成“同心圆”

下一篇:英才学院2个项目入选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支持领域项目

报名咨询热线

400-101-7010